水肥一体化肥料施用的原则
时间:2024-06-22 19:46:14 作者:南瑞节水灌溉文章来源:本站点击:195
水肥一体化的理论基础简单的归结为一句话就是:
作物生长离不开水肥,水肥对于作物生长同等重要,根系是吸收水肥的主要器官,肥料需要溶于水才能被根系吸收,施肥亦能提升水分利用,水或肥亏缺均对作物生长不利;将灌溉与施肥两个对立的过程同时进行,并融合为一体,实现了水肥同步,水肥速率好。
应用水肥一体化设备的目的就是灌溉施肥,针对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特点和不同植物生长需要,其用肥料施用有所不同,其主要原则包括:
(1)结合灌溉系统选择肥料
根据灌溉系统的抗堵塞性能和滴灌带使用年限,结合肥料成本,综合考虑肥料中的水不溶物。
(2)因作物施肥
目前应用水肥一体化设备的作物种类多,每个作物,甚至每个品种都有特别养分需要规律和养分敏感点,因此水肥一体化中肥料选择和施用要结合作物需肥规律。
(3)因土施肥
土壤理化性质很大程度地决定了土壤肥力,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状况。采用水肥一体化设备时,要掌握土壤本底值,确定单次水肥用量时需要扣除土壤中可供植物吸收的土壤本底值;其次要掌握土壤酸碱性,根据土壤酸碱性选择适合的肥料或者肥料施用时间。
(4)因肥料特性混合
化肥是否可以相互混合要以方便施用,不发生养分损失为原则。要注意三种情况:一是可以混合,混合后既不发生化学反应给养分造成损失,又不吸湿结块给施用带来不便;二是可以暂时混合,即现混现用,不要久放。多数肥料的混合都属于这种情况;三是不可以混合,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造成养分损失,以铵态氮与碱性混合后造成氮损失较为常见。
(5)因灌溉水质施肥
结合灌溉水的水质及离子含量,综合考虑肥料类型及其浓度好,避免发生水中钙等阳离子与磷酸根、硫酸根等阴离子反应,产生不溶物或者微溶物,堵塞滴头。
(6)根据养分运移及根区分布,安排加肥时间
由于滴灌随水施肥的特点,养分也集中分布在由滴水形成的湿润体内。对于单个灌溉周期,随水施肥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一阶段先滴清水,二阶段将肥料和水一同施入土壤中,第三阶段用清水冲洗施肥系统并将肥料运移到作物根区。大田土壤中的养分运移规律遵循“盐随水来,盐随水走”的规律。随着灌溉施肥时间的增加,湿润锋水平、垂直运动距离均在不断增大,氮磷钾双向迁移的距离增加。
水肥一体化设备指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
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后,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同时根据不同的作物的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作物不同生长期需水,需肥规律情况进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设计,把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水肥一体化系统的重要性在于管理,其次是水溶性肥料的质量和多个地区。事实上,井水通常含有粗砂和细砂,因此建议使用离心过滤器。对于杂质多的河流、湖泊和水,建议使用砂石过滤器。因此,在选择肥料的同时,我们也应该选择溶解度高、营养成分全部的水溶性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