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丘市南瑞节水灌溉设备有限公司为客户提供节水灌溉设备等完善服务!

以质量求生存 以服务促发展

 

服务热线:

157-1686-6837

 
当前位置: 返回首页 > 信息动态 > 常见问题 >
 
信息动态
NEWS

热门产品

PRODUCT

MORE

水肥一体化设备具备哪些技术要点

时间:2022-10-28 14:48:06 作者:南瑞节水灌溉文章来源:本站点击:138

水肥一体化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它是将农业灌溉和施肥融为一体的,借助压力系统,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管道系统供水供肥,均匀真确地输送至作物根部区域。优点在于水和肥的利用,并能达到作物生长需要。

植物有两张"嘴巴",根系是它的大嘴巴,叶片是小嘴巴。大量的营养元素是通过根系吸收的。叶面喷肥只能起补充作用。我们施到土壤的肥料怎样才能到达植物的嘴边呢?通常有两个过程。一个叫扩散过程。肥料溶解后进入土壤溶液,靠近根表的养分被吸收,浓度降低,远离根表的土壤溶液浓度相对较不错,结果产生扩散,养分向低浓度的根表移动,然后被吸收。另一个过程叫质流。植物在有阳光的情况下叶片气孔张开,进行蒸腾作用(这是植物的生理现象),导致水分损失。根系需要众多地吸收水分供叶片蒸腾耗水。靠近根系的水分被吸收了,远处的水就会流向根表,溶解于水中的养分也跟着到达根表,从而被根系吸收。因此,肥料改成要溶解才能被吸收,不溶解的肥料植物"吃不到",是无效的。在实践中就要求灌溉和施肥同时进行(或叫水肥一体化管理),这样施入土壤的肥料被充足吸收,肥料利用率大幅度提升。

水肥一体化的理论基础简单的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作物生长离不开水肥,水肥对于作物生长同等重要,根系是吸收水肥的主要器官,肥料需要溶于水才能被根系吸收,施肥亦能提升水分利用,水或肥亏缺均对作物生长不利;将灌溉与施肥两个对立的过程同时进行,并融合为一体,实现了水肥同步,水肥速率好。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目的就是灌溉施肥,针对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特点和不同植物生长需要,其用肥料施用有所不同,其主要原则包括:

1、因土施肥。土壤理化性质很大程度地决定了土壤肥力,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状况。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时,起先要掌握土壤本底值,确定单次水肥用量时需要扣除土壤中可供植物吸收的土壤本底值;其次要掌握土壤酸碱性,根据土壤酸碱性选择适合的肥料或者肥料施用时间。

2、因作物施肥。目前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作物种类多,每个作物,甚至每个品种都有特别养分需要规律和养分敏感点,因此水肥一体化中肥料选择和施用要结合作物需肥规律。

3、因灌溉水质施肥。结合灌溉水的水质及离子含量,综合考虑肥料类型及其浓度好,避免发生水中钙等阳离子与磷酸根、硫酸根等阴离子反应,产生不溶物或者微溶物,堵塞滴头。

4、因肥料特性混合。化肥是否可以相互混合要以方便施用,不发生养分损失为原则。要注意三种情况:一是可以混合,混合后既不发生化学反应给养分造成损失,又不吸湿结块给施用带来不便;二是可以暂时混合,即现混现用,不要久放。多数肥料的混合都属于这种情况;三是不可以混合,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造成养分损失,以铵态氮与碱性混合后造成氮损失较为常见。

5、结合灌溉系统选择肥料。根据灌溉系统的抗堵塞性能和滴灌带使用年限,结合肥料成本,综合考虑肥料中的水不溶物。

6、根据养分运移及根区分布,安排加肥时间。由于滴灌随水施肥的特点,养分也集中分布在由滴水形成的湿润体内。对于单个灌溉周期,随水施肥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一阶段先滴清水,二阶段将肥料和水一同施入土壤中,第三阶段用清水冲洗施肥系统并将肥料运移到作物根区。大田土壤中的养分运移规律遵循“盐随水来,盐随水走”的规律。随着灌溉施肥时间的增加,湿润锋水平、垂直运动距离均在不断增大,氮磷钾双向迁移的距离增加。

目前二个阶段一般采取的是氮磷钾复合肥或者单质肥料混合施用,然而氮磷钾养分在土壤中的运移距离和速度不同,尿素随水滴施后容易随水分运移;磷肥容易被土壤吸附固定,移动性相对氮素而言较弱;钾素的移动性相对氮素而言较弱,而较磷素强。

由于灌水量以及肥料元素中不同分子量的移动特点,及灌溉施肥的三个周期分配不正确,氮磷钾在根区分布出现五种情况包括氮磷钾都未到达根区,氮到达根区磷钾未为到达根区,氮钾到达根区磷肥未达到,氮钾超过根区磷肥刚好到达,但是我们理想的方式是氮磷钾均在根区。在相同的施肥量和灌溉量下,不同的运移速度往往造成氮磷钾分布区和作物根系分布不一致,不利于氮磷钾的吸收,控制了水肥速率的提升和作物增产。